产经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华为的困局

华为在美国的电信业务遭到来自美国国会的政治阻力。国会报告称,华为在美架设网络会威胁国家安全,但也有意见认为,这是保护主义作祟。

产经

印度制造业寻求生机

印度的制造业正在奋起直追,一些制造业基地已经在蓬勃发展。但是,要想形成规模更大,更加多元的制造业,印度还面临许多障碍。

三星的闪耀

三星公司的Galaxy S3手机销量创下记录,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也较去年增长近一倍。接下来,三星将要直接面对来自iPhone5的竞争。

丰田在华减产:商业决策还是政治避险?

丰田宣布,公司在华工厂重新复工,但是产量将会减少。不过Lex作者认为,这一决定反应的更多是商业战略调整,而不是政治上的避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奎尔奇:中国品牌缺什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务长约翰•奎尔奇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FT中文网表示,中国品牌想要成为世界一流,还需要更多投入研发,并且在情感上和消费者建立联系。

iPhone 5:强弩之末?

iPhone5最让人惊讶的,可能是其毫无亮点。这台设备会比iPhone4S卖得更好,不过苹果还能维持这种势头多久?

天合光能高纪凡:反倾销后果很严重

欧盟不久前启动了对中国太阳能发电板的反倾销调查。对此,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如果反倾销指控成立,将会使中国失去欧洲市场,并且危及行业70%的出口和五六千亿的投资。中国花费十年锻造,首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将会遭受重创。

超级大苹果

苹果到底有多大?这个“巨无霸”当前的市值能够维持多久?FT编辑将之放入比较视野,让你看清苹果的规模。

释永信和少林的重生

释永信被中国媒体称为“少林CEO”,在争议中,他将宗教和世俗结合,将少林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日本啤酒业:颓势激发创新

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一代的“抛弃啤酒”运动,让日本啤酒市场日益萎缩。啤酒厂商们各自推出新奇产品和服务,以期挽回颓势。

更聪明的机器人

生产线上引入机器人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台湾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开发更加聪明的机器人,使之可以进行更加精密的电子产品加工。

新干线的尴尬

日本新干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铁路之一,凭借速度和安全,在日本国内享有盛誉。但要如何在国际上推广新干线,日本的铁路公司还摸不着头脑。

3D打印改变制造业?

3D打印是一种新技术,可以以个性化的方式,生产造型复杂的物件,这一科技有望改变诸多制造业的格局。

新疆:中国能源战略新前沿

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居全球之首,其中太阳能是一大亮点,而日照充足的新疆成为新能源战略的前沿。在全国境内繁荣的小型太阳能发电站,正在改变很多中国人的生活。

传化物流徐水波:政府是物流低效症结

中国有着良好基础设施,但为何物流却十分低效?电商企业纷纷自建物流,但对成本会造成什么影响?“十二五”将现代物流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会否掀起物流业的重组潮?中国物流业资深管理人、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徐水波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访,分享他对上述问题的见解。

法拉利担心中国降速

法拉利总裁卢卡•迪•蒙特泽莫罗接受FT总编辑莱昂内尔•巴贝尔访问时表示,中国市场的增速已经不如前,奢侈品牌需要适应新的增长速率。

微软Surface挑战iPad

微软发布了它的平板电脑Surface。虽然受到业界好评,但这会不会是另一款叫好不叫座的产品?

维基百科创始人:互联网将改变非洲

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接受FT采访时表示,两三年内,一些非洲国家的互联网神透露就会赶上欧美,而这也会深刻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中国核能源再上马

核能源作为全球政治议题再次升温,中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间资本也有可能被允许进入这个管控严厉的行业。

中国太阳能新蓝图

英国《金融时报》制造业编辑彼得•马什近日走访中国,探究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爬升的进程。他在西宁采访的亚洲硅业及其CEO王体虎,就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愤怒的小鸟”能飞多久?

互联网是个喜新厌旧的世界。“愤怒的小鸟”已经非常成功,但“小鸟”还能飞多久?游戏开发者,Rovio公司的CEO对此抱有信心。

奢侈品向生活方式全线扩张

奢侈品牌要争夺市场,占据单一领域已经不够了。各大品牌正在积极跨界,从“生活方式”上进行营销。

中国企业走出去 先要学会讲“故事”

中国企业万达成功收购美国电影院线AMC,成为近年来最大的中国公司收购美资企业案例。但中国企业出击美国市场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奥美公关全球公共事务主管James Moeller分享了他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市场、尤其是在大选年的投资战略的看法。

日本制造业的寒冬

自然灾害加上日元强劲,使日本制造业陷入泥潭。受害的不仅仅是索尼,松下等大品牌,也有日本赖以骄傲的小型家族制造企业。

2012:谁是全球最具价值品牌?

在最新公布的2012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百强榜中,苹果蝉联榜首。中国企业占据榜单13席,其中民营、科技类企业上升速度超过国企,茅台首次上榜。榜单发布公司——华通明略大中华区研发总监谭北平与我们一同解读最新榜单折射的品牌价值变化趋势。

新兴市场支撑奢侈品行业

得益于新兴市场,奢侈品公司历峰集团2011年表现出色,而这是许多欧洲奢侈品牌的一个缩影: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奢侈品行业最大的买家。

Facebook背负重望

投资者为Facebook给出了1000亿美元的巨大估值。但公司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移动终端这两个领域。

贝莱德:中国仍在正轨运行

投资机构贝莱德(BlackRcok)认为,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但由于金融杠杆比率不高,国家对银行有隐性担保,楼市不太可能产生对经济整体的系统性风险。

国际MBA协会:中国MBA要更接地气

国际MBA协会的首席执行官Sharon Bamford接受FT中文网专访,表示中国MBA欠缺本土化的教学人才和案例,而这个缺点在EMBA项目中尤为明显。

智能手机:三星大战苹果

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仅次于苹果。日前,公司推出了新产品S3,这让三星的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但或许还不足以取代苹果的iPhone。

黑莓手机风光不再

黑莓手机已是昔日英雄,在苹果和安卓手机强大的攻势面前,黑莓节节败退。如果RIM公司的新产品无法挽回颓势,那么等待公司的很可能是被收购。

诺基亚:智能不起来?

曾经的手机业巨无霸诺基亚现在深陷泥潭——2012年一季度巨亏14亿欧元。公司力推智能手机新产品,但缺难以扭转颓势。

【北京车展】捷豹路虎计划在华量产

捷豹路虎与奇瑞成立了合资企业,但还在等待监管部门的生产许可。公司CEO对FT表示,会针对中国市场定制车型。

【北京车展】雷诺即将在华生产

雷诺-日产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在北京车展上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雷诺与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会在2016年底前投放市场,会生产多种车型;他仍然坚信到2020年,电动汽车将占到全球汽车的10%,而中国可能占据其中一半的份额。

【北京车展】沃尔沃中国大跃进

沃尔沃在欧洲日渐式微,但却在中国迎来新生。公司打算在华快速扩张,将中国作为欧洲之外的第二个大本营。

针织衫Pringle的复兴

苏格兰高端毛衣制品商普林格(Pringle)一度被边缘化,但近年重新焕发生机。设计总监Alister Carr在伦敦时装周向FT记者介绍普林格的最新设计。

索尼难扭颓势

索尼公司是日本电子工业的骄傲,现在却陷入巨亏泥潭。公司新CEO已有一揽子复兴计划,但目标看上去很难实现。

三一重工出击欧洲

中国本土企业三一重工吞并了德国前辈、老牌竞争对手——知名机械制造商普茨迈斯特。这是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成为真正有国际实力竞争者的重要一步。

石油:下一个希腊?

油价已经逼近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更糟糕的是,伊朗核危机正在进一步推高油价。这对尚未复苏的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伦敦的“硅谷梦”

伦敦希望将城市东区打造成一个可以媲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群所在地,近日开张的“谷歌学园”就座落于这个地区的核心地带。但这个产业究竟能为当地创造多少就业,仍是问号。

中国手机市场大洗牌

国产手机已经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然而,在手机趋向智能化的今天,他们对手已经更加强大。这些品牌要如何自救?

中国运动品牌市场:谁在领跑?

中国的运动品牌市场已经不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家的天下。国内公司如李宁和安踏都在积极追赶。不过,就目前看来,这个行业已经略显饱和。

主权债务评级还有用吗?

评级机构似乎在说反话:各个大国的评级被接连下调,但其债券收益率却不升反降。而这似乎是投资者纷纷追逐”安全资产“所致。

对冲基金业看好2012

对冲基金去年普遍亏损。密集交易,高管理费,都让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是,对冲基金依旧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日本芯片企业抱团过冬

日元升值,地震海啸,日本的电器制造业举步维艰。眼下,包括松下和富士通在内的三家日本半导体制造商正在讨论合并事宜,以求抱团过冬。

黑莓手机气数已尽?

黑莓手机制造商RIM曾经风光一时,但近来却步履维艰。公司最近更换了CEO,但他能拯救公司吗?

Facebook值1000亿美元吗?

今年最热门的IPO无疑是Facebook,公司最高估值可达1000亿美元,这比互联网巨头谷歌上市时高出许多。而无论是业务还是股价,Facebook都将面临挑战。

珠三角的“适者生存”

成本上升,外需减少,令中国制造业基地——珠江三角洲面临巨大压力,许多厂商被迫关门。但FT记者实地探访当地两家工厂,发现对于那些既有资金,又有能力在价值链上爬升的制造商来说,它们在中国南方的未来还很安全。

印度富豪兄弟重归于好

各自拥有亿万身家的印度安巴尼兄弟在过去十年里,围绕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上演了一出莎士比亚式戏剧。但最近有迹象表明,兄弟俩可能会在母亲的撮合下,共弃前仇,回归宝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

版权声明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本网络视频的使用必须遵循英国《金融时报》网站(www.FT.com)的条款,我们建议您阅读条款的全部内容。您所接受的服务仅限于个人和非商业的用途。英国《金融时报》不承诺此项服务是无误差或是连续的,同时也不给予您在任何使用(权利)方面的承诺。网络视频中非英国《金融时报》人员所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他们本人而非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立场,英国《金融时报》不承担由他们所表达之观点产生的任何责任。观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视频播放器。请查看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兼容的浏览器清单

|‹上一页‹‹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