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想和那个叫AI的未来谈谈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2018,我想和那个叫AI的未来谈谈

AI大势已至,我们已受益其中,你是选择焦虑、不安,还是选择憧憬、拥抱这个我们已身处其中的未来?

除了家人,还有一群“人”在关心照顾你。

当你觉得冷了,他们会贴心地调高空调温度;当你要起床了,他们会详细地为你提醒日程;当你饿了,他们会为你选择最合适的门店和送货员;当你要出门了,他们会为你发动汽车,规划路线,帮你躲避实时拥堵。

严格来说,“他们”不是人类,“他们”形态万千,但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工智能(AI)。

没人想到,30年前,这样的未来生活还只能为少数智者所窥见。10年前,科幻电影开始展示这样的未来。而如今,我们已经身处未来。

我们来谈谈这个叫AI的现在和未来。

少数人的智慧

一甲子之前,人工智能还只存在于极少数人的智慧中。

1956年8月,喜欢大笑、热衷构想反传统事物的克劳德·香农来到美国汉诺斯小镇,在宁静的达特茅斯学院,他与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一众科学家,开始探讨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问题:如何用机器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香农等人为这场主题讨论的内容取了个名字,叫“人工智能”。

离开达特茅斯后的近30年里,香农清楚地见证了“人工智能”如何传遍科学界,如何为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埋下苗头。

尤其是进入1980年后,计算机在模拟人类思维上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进入机器学习时代,隐退在波士顿郊区家中的香农,一边坐看科学界人才代出,一边盘点着早年的投资收益。

可惜的是,这样清醒的晚年生活在1985年的某天戛然而止。阿兹海默症的降临,不仅让这个智慧的信息论之父忘却了回家的路,连对自己曾亲手写下的作品也都毫无印象。

此后余生,这位智者都没能回归清醒,也无缘体验到后辈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治疗阿兹海默症的研究成果。

多数人的认知

从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到2016年AlphaGo横扫人类职业围棋选手;从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到智能音箱、智慧物流等产品化、产业化……

经历一甲子,人工智能已经从争论不定的“概念”,逐渐具象、延伸为愈加丰富的学科,并培育起一批科技产业,被全世界更广大范围内的人群接触、认知。

人们开始回归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何为人工智能?最新的定义是,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的一类机器。

分歧再一次产生。

产业界已经感知到它的“钱”景。人工智能营造的产业及市场规模有多大,目前没有确切的说法。但保守预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381亿元,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2697亿元;2020年这两个指标将分别达到700亿元、6800亿元。

学术界则看中它对人类变革的重要意义。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何钦铭教授曾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AI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最终使经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但另一面,对它的焦虑与不安,同样存在。

中国科技企业华为在中国15个典型城市、40所顶尖高校、百余高新园区,调研发现:翻译、机床制造等专业的学生会焦虑今后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机器取代;一些企业家则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与机遇中,困惑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反应更为激烈,他曾多次公开警告,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有可能“招致人类的毁灭”。

理智者的远见

霍金也并不是彻底的悲观派。在2017年最后一条对人类的忠告里,他说,现在还不能确定,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来说是好是坏,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要竭尽全力,来保证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及环境有利。

这一预见更符合普遍意义上的人类共同利益。它后来被解读为既不应将AI捧上神坛,也不能将其妖魔化,而是让AI真正为人所用。华为用了一个精准的名词总结它——普惠AI。

这一总结与当下的情况相关联。

由于一些商业化行为,AI依旧高高在上,难以落地惠及民生。比如,有的企业将AI包装成高大上的概念,在应用开发上则蜻蜓点水,止步于算法层面的原创技术之前;有的企业则用力过猛,在市场不成熟阶段就急于开发独立的AI产品,没学会走就想跑。

作为一个有门槛的前沿技术产业,AI应该从纸上谈兵走入寻常百姓家,理智而远见的企业需要想办法,让这项高科技“高而不贵”,让普通个体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安全。

实际上,AI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独立产品,更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多年的实践证明,AI技术可以渗透制造、物流、零售各个领域的各个环节,它更像是一种基本生产力、核心驱动力。

结合云计算的发展脉络看,只有当云计算成为互联网“水煤电”时,它才真正开始了广泛商业化。同理,只有当AI与普罗大众的生产生活真正建立起强关联时,才能迎来真正的落地普惠。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摒弃娱乐化、网红化的发展策略,更要切实回归场景与产品之中,通过可复用的技术模式落地并与实际应用场景、现实需求结合,让人们明确感受到AI 所带来的价值。

“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便捷,AI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大机遇。”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贾斯汀·卡塞尔说,“让AI普惠,在全社会广泛地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全人类的机遇

智能家居、路线导航、物流配送……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及行为正在被AI拆解为一个个需求模块,在重构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后,重新嵌回入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

未来的AI什么样?或许谁都没办法给出确切答案,但能确定的是,当下只是个开始。

在一些业内专家的观点中,当前AI的发展现状仅相当于“互联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阶段”,主要方法论仍是基于大数据、大计算模式,除了需要海量数据去“喂养”,更需要大量AI人才补给研发,才能实现惠及大众。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AI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中国AI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每年不到200人。“AI公司多如牛毛,人才根本不够分”,成为AI难以绕过的“成长烦恼”。

但从更广阔的时代眼光看,也是下一步发力的方向和机遇:

国家层面,AI已经上升至国家核心竞争战略高度,很多国家都在紧锣密鼓制定发展规划,储备AI专业人才资源。我国也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们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务必要进入国际第一方阵。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500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

企业层面,各大科技公司已发起激烈的人才争夺战,高薪聘请、资助高校的消息屡见不鲜,一批接一批的出色人才产生并加入,是企业最终的目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设,砸钱就能成功,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AI大势已至,我们已受益其中,你是选择焦虑、不安,还是选择憧憬、拥抱这个我们已身处其中的未来?

答案或许并不模糊。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前保守党财政大臣告诫工党现任勿看衰英国前景

杰里米•亨特表示,英国在关键增长领域表现强劲,应该停止贬低自己。

Lex专栏:游戏机制造商在低迷市场中表现强劲

虽然游戏机老化通常意味着游戏公司收入持续下降,但多年未推出新产品的索尼和任天堂等游戏公司仍表现强劲。

为年度展望报告辩护

巴克兰:定期回顾投资框架以及进行经济和市场展望是一项良好的做法。

企业长寿的奥秘为何对投资者很重要

长寿公司除了具有凝聚力、宽容度和财务保守等特征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
1天前

特朗普上台能否解决加拿大经济疲软问题?

经济学家表示,来自美国的冲击可能会使该国经济摆脱麻木状态。

对在线教育集团的投资在AI兴起后急剧下降

教育科技公司融资创十年新低,该行业在疫情结束后难以维持订户增长。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