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张欣:中国崛起不会动摇

SOHO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欣在曼哈顿接受FT采访时表示,中国崛起是一个长期趋势,短期的经济,政治,政策变化不会对此有所动摇。

政经

拉赫曼:高收入不等于民主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 吉迪恩•拉赫曼认为,经济、与外界关系和政治改革,将是今年晚些时候入职的中国新一届最高领导人面临的三大挑战。对于国民收入和民主制度的关系,他以印度和俄罗斯为例,说明高收入不一定带来民主。

李稻葵:救欧洲就是救自己

欧洲期待中国的援助,中国也有能力援助,这看起来都合情合理。但在中国伸出援手之前,欧洲要先自救。

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祭

距离“3.11”日本大地震已经一年。被海啸摧毁家园的日本人民生活依然艰难。但除了悲伤,这里的人民仍有重建家园的信念。

【媒体札记】“最有料”的答问会

“两会”高潮留到了最后。总理记者问答会涉及改革,重庆等热点,信息量超越了媒体的期望。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做收官点评。

【媒体札记】2012两会盘点

两会收官在即,各路英雄已经登过场,亮过相。FT中文网专栏作家回顾会期,盘点改革,提案,刑诉法以及重庆等热点话题。

【媒体札记】刑诉法73条之辩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表决在即,“73条”存在争议。对此,支持方和反对方都在做最后努力。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点评各方声音。

【媒体札记】尴尬的纸媒

两会期间,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角逐着话语权,但是在信息量和解读空间方面,纸媒的处境有些尴尬。

【媒体札记】刑诉法大修:理念上的胜利

人权从入宪到入法,刑诉法的大修得到了媒体的褒扬之声。不过,也有意见认为,草案在一些操作环节上还需斟酌。

【媒体札记】广东进退之间谈改革

两会进入第四天,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点评媒体报道女性的“报格分裂”,刑诉法大修,以及广东媒体谈改革的微妙心态。

【媒体札记】从“雷声滚滚”到“屈指数雷”

媒体的心态,一方面等待好的提案,一方面默默期待“雷人提案“。不过今年的“雷人提案”看起来还很清淡。

【媒体札记】改革意见的交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认为,舆论场已经分化为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以及微博三个不同尺度,而这三个区间内,不同利益方对于如何改革进行着交锋。

【媒体札记】“两会”代表的苦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从上海连线,回顾周末政协会议亮点,解读代表们被“吐槽”的苦衷。

【媒体札记】2012中国“两会”前瞻

换届年的两会受到格外瞩目。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为您前瞻媒体上的两会生态,而关键词则是“期望与倦怠”。

投资减速 中国会硬着陆吗?

中国一半左右的GDP来自于投资,而这个最重要的火车头正在减速。但“中国投资参考”的主编金奇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会“硬着陆”。

邓小平的传承和“繁荣的悖论”

改革以及实用主义——这是邓小平给中国的传承,也是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动力。不过,增长道路上,中国可能即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希腊破产:难以阻止的悲剧?

希腊再次得到援救,但这很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欧盟的困境是,要么给这个困难户继续输液二十年,要么任其破产。

全球通胀的“旋转木马”

美国,欧盟,日本接连实行货币宽松,这给市场信心的同时,也可能给新兴市场输出通胀。而这或许是一场“全球大通胀”的开端。

美国经济复兴了吗?

近来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这是昙花一现,还是伟大复苏的开始?FT A-List请到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来为您解惑。

【达沃斯每日连线】曾荫权给欧洲的亚洲告诫

香港特首曾荫权在达沃斯“全球经济展望”讨论中,以香港人抗击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诫欧洲领导人对待危机必须行动更快、措施更大。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发回视频连线,点评这番讲话。在达沃斯最后一天,张力奋还对此次论坛的整体气氛和议程进行了盘点。

【达沃斯每日连线】盖特纳:中国转变对伊朗态度

美国财长盖特纳在达沃斯的一场对话中谈及,中国此次在西方对伊朗制裁问题上,似乎站在了西方一边。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从达沃斯发回报道,点评盖特纳的对话内容。

【达沃斯每日连线】欧洲裂痕令人失望

人们曾经希望达沃斯论坛能够给欧洲领导人提供一个弥合分歧、达成抗击危机共识的平台,但欧洲国家间的裂痕在达沃斯却越发明显。德国总理默克尔不肯在援助它国上作更多承诺,欧元区小国猛烈抨击大国作为,而英国首相卡梅伦更是不客气地批评欧元区的自救努力。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从达沃斯发回报道和评论。

【达沃斯每日连线】信心与主义:谁的问题更大?

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从瑞士达沃斯发回视频报道,点评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首日的几场讨论和会议气氛。论坛首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球范围里对政府和商业的信心都大幅下滑,而在对资本主义弊病的讨论中,又出现对中国这样的“国家资本主义”形态的推崇。金融大鳄索罗斯则不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今年可能甚至无法“保八”。

【达沃斯每日连线】中国“缺席”的达沃斯

2012年冬季达沃斯,各国派出强大领袖阵容,但中国高级别领导人明显缺席。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从达沃斯与北京连线,分析中国高层对待达沃斯的心态变化,前瞻会议议程和关注焦点。

香港:迈向“双货币”之城

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过去一年半快速增长,贝莱德集团亚太地区董事长马凯博认为,这与中国大陆的信贷紧缩政策有一定相关性。

中国经济尚未硬着陆

中国经济2011年第四季度增长8.9%,是十个季度季度以来的最小增幅。但Lex专栏作家认为,这还算不上硬着陆,相反,数据之中还有不少亮点。

解析资本主义深层危机

资本主义再次陷入危机。这仅仅只是一个周期性的低谷,还是系统的根基出现了问题?资本主义是否还能自我矫正?金融业会不会把世界带入更深的危机?FT专栏作家试图揭示问题的本质。

中国通胀之战依然艰巨

中国经济数据显示,12月通胀同比增幅较11月稍降,但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认为,从价格的月度环比变化来看,通胀压力依然高企。

焦灼中的台湾大选

台湾将于1月14日举行总统大选。经济困难增加了选举的复杂性,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竞争也比人们想象的更加激烈。

人口因素未必改变中印实力对比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中国丧失人口红利的担忧日益加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人口红利只有在健康的经济环境下才能转变为效益,印度能否靠更年轻的人口结构取胜于中国,在于它能否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金正日的国葬

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国葬在平壤举行。对年轻的金正恩来说,大雪和恸哭之后,能否接管这个贫穷的核武国家将是个巨大的考验。

朝鲜进入“后金正日”时代

英国《金融时报》北京分社社长吉密欧评述:中国边境安全面临考验,全球防核扩散再添不确定性。

加藤嘉一:中日须跳出“先谈历史”思维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认为,中日邦交的改善若以解决历史问题为前提,无益于两国长远利益。两国应当在具体国际事务的协作中逐步弥合情感的隔阂。

胡祖六:欧债危机是中国的机会

前高盛大中华区主席,投资人胡祖六认为,救欧洲并不是无偿援助。如果援救方案设计得当,中国完全可以名利双收,并且再次向世界输出软实力。

重探福岛:令人不安的寂静

距离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已经八个月,重灾区福岛的情况仍旧严峻。FT东京站站长深入辐射区域,看到了一片让人不安的寂静。

中国制造:告别廉价后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的廉价时代似乎正在终结。但是,FT记者在今年的广交会调查发现,成本上升还没有威胁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继续占领华尔街:清晰的愤怒

“占领华尔街”已经变成感染全球的高烧。而抗议者们一度模糊的主张,也已经渐渐成形,矛头直指分配不公的资本主义。是否一场更加深刻的社会运动正在萌芽?

香港穷人:通胀中的挣扎

富饶之地香港也有穷人。大陆的通胀正直接影响这一百五十万人的生计。FT记者徐晓瑜带你进入香港贫民区,探访霓虹灯背面的生活。

中国铜库存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铜消耗量世界第一,达到全球消耗总量的四成。中国最近公布了到2010年年底时国内的铜库存量,激起大宗商品市场热议。有业内人士对中国公布这些数据是否别有动机存疑。

人民币升值:逼迫中国适得其反

汇率问题上,美国再现强硬姿态。这份法案没有中国二字,但谁都知道是针对中国。Lex专栏作家告诉你为什么这种大棒姿态毫无意义,甚至会适得其反。

“占领华尔街”:他们想要什么?

资本主义的心脏已经被占领了三周。抗议者到底是谁?他们在想些什么,又有何种诉求?FT首席商业评论员 约翰·加普带您实地探访。

中国会再拯救世界吗?

08年的危机,中国扮演了一次救世主。危机再来,中国还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吗?里昂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Andy Rothman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这样做,但是这还要看投资欧债是不是笔好买卖。

拉美将深化对华金融合作

十年间,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增加了10倍,目前已经接近2000亿美元。下一步,将是加强双方之间的金融合作。泛美开发银行行长对FT中文网表示,双边贸易便利措施和人民币私募基金都已经箭在弦上。

曾璟璇:离岸人民币业务香港大有可为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主席曾璟璇在2011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接受FT中文网专访,并表示,确立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有助于加强人民币的“外循环”,从而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更进一步。同时她认为,上海计划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对香港不构成威胁,两个城市之间的合作多过竞争。

如何化解原教旨主义?

2011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阿富汗教育学院的CEO撒凯娜 雅库比博士 接受了FT中文网专访,并且表示阿富汗青年一代对于西方的看法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要化解极端的宗教观念,重建阿富汗,国际社会和阿富汗本国必须更加重视教育。

马蔚华:利率自由化要循序渐进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大连参加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接受FT中文网专访,他认为市场普遍低估了银行的价值,现在是买入银行股的好时机;对于利率自由化的问题,马蔚华认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同时也表示一旦完全利率自由化,对于国内的银行业来说将是生死考验,在这方面需要国内的银行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来积极应对。

专访成思危(下): 人民币升值不能谈论时间表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大连参加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对FT中文网表示,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自由可兑换的方向明确无疑,但是目前不能谈论时间表。

专访朱民:世界经济尚未二次探底

IMF副总裁朱民在大连参加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接受FT中文网专访,并表示世界经济尚未陷入二次衰退;对于欧债危机,朱民认为欧洲各国应当采取果断的政治决策,而拖延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专访成思危(上):欧美应当知恩图报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大连参加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对FT中文网表示,欧美在谋求中国的帮助时应当知恩图报;面对危机中国愿意伸出援手,但是欧洲必须首先自救。

版权声明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本网络视频的使用必须遵循英国《金融时报》网站(www.FT.com)的条款,我们建议您阅读条款的全部内容。您所接受的服务仅限于个人和非商业的用途。英国《金融时报》不承诺此项服务是无误差或是连续的,同时也不给予您在任何使用(权利)方面的承诺。网络视频中非英国《金融时报》人员所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他们本人而非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立场,英国《金融时报》不承担由他们所表达之观点产生的任何责任。观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视频播放器。请查看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兼容的浏览器清单

|‹上一页‹‹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页›|
分享×